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灸治疗失眠关键因素探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治疗时要明确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治疗失眠时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对证取穴.而针灸治疗失眠方法多样,既可单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相结合.还要在治疗中注意手法精准,即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补泻、得气,此外,治疗时间也是治疗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京丽 刊期: 2016- 06
-
也谈“循经感传”
随着针刺麻醉的创立,从事针麻原理及经络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循经感传现象”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与学者的重视,现已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古籍与文献,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涵义、判断、重要性以及激发方法等方面对循经感传加以论述,以便学习针灸的同行参阅,为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春兰;许金森 刊期: 2016- 06
-
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夹脊穴(患侧)、列缺、百会(双),观察组予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和头痛评分,以及旋颈试验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
作者:刘玉兰;暴宏伶;殷振瑾;吴松柏;徐鸿雁;宋春侠 刊期: 2016- 06
-
中医古籍中祛腐生肌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中祛腐生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晋朝至民国初期的51部方书和外科专著中的祛腐生肌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通过信息规范化处理,共筛选出合格方剂604首,涉及药物458种,总使用频数为4135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50味药的累积使用频率达64.45%,接近整体用药的2/3;在高频药物中,以拔毒祛腐药和活血化瘀药占比例高;祛腐生肌用......
作者:武瑞仙;梁晨;王春晖;裴晓华 刊期: 2016- 06
-
补肾固本法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为探讨补肾固本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通过检索文献,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对其在临床及基础实验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总结.补肾固本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为肾脑相关、肾为元阳之本、肾藏精,主作强等,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HPA轴功能、免疫及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再生等.对补肾固本法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同时提升对抑郁......
作者:马丽;黄世敬 刊期: 2016- 06
-
基于转基因小鼠构建病证结合脾虚模型的探讨
目前以苦寒泻下、饥饱劳倦等方法诱导的脾虚动物模型存在规范性、特异性等方面问题.基因突变小鼠如APCmin/+、基因敲除小鼠Txnip-/-、IP3R2-/-、db/db小鼠以及条件性敲除Pten小鼠具有易感肿瘤、肌肉失养、肥胖、能量代谢障碍等特征,与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聚湿生痰和抗病能力降低相关.基于转基因小鼠结合饥饱劳倦等方法构建的病证结合脾虚模型更为客观、可信和可重复性,该类模型具有较好的......
作者:孙学刚;靖林林 刊期: 2016- 06
-
中医药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MD)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很多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阴虚燥热”学说并不能完全用来解释和指导治疗T2MD,在临床上还存在着大量以痰湿内蕴为主要证型的T2MD患者,而运用祛痰化湿法治疗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对痰湿内蕴型T2MD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对痰湿型T2MD的病因病机、体质、中药复方与单方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梳理,为中医......
作者:胡谦锋;周春祥;刘仲书;陈沁磊;王一 刊期: 2016- 06
-
清热活血化湿类方药修复肠黏膜上皮屏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在UC发病中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检索近几年中药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发现其治疗UC的主要机理是促进肠黏膜紧密连接、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释放.由此可见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治......
作者:马媛萍;刘畅;方健松;张涛 刊期: 2016- 06
-
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在有关AD的防治研究中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药在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根据其发病症状,其病位尤以肾为重中之重,故而近年多数医家已将补肾列为治疗AD的首位.作者回顾近年来补肾中药治疗AD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经方、自拟方、动物实验等多方面简述研究概况,分析并研究临床中药治疗AD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AD的......
作者:李莹;刘爽 刊期: 2016- 06
-
消银颗粒联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寻常痤疮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口服消银颗粒、强力霉素片及维生素B6片,同时给予超脉冲C02激光治疗;对照1组50例,口服消银颗粒、强力霉素片及维生素B6片;对照2组50例,口服强力霉素片及维生素B6片,同时给予超脉冲C02激光治疗;以上3组均连续治疗6周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1组总......
作者:麦丽霞;杨广智;张婷 刊期: 2016- 06
动态资讯
- 1 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30例
- 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咳嗽探析--贴敷质其道颇有奥理
- 3 通窍活血汤合方治疗偏头痛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
- 5 中医结合综合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6 2型糖尿病从瘀论治探讨
- 7 黄燕基于“情志—气机—肝轴”论治顽固性失眠
- 8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 9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46例
- 10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3例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体会
- 11 基于“络脉瘀滞”理论观察艾灸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
- 12 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 13 起病隐匿易漏诊误诊辨证施治宜标本兼顾——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 14 前康宁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6 生姜仙人掌方治疗腮腺炎
- 17 刺血法结合耳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18 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疗效及T细胞免疫的改变
- 20 温针灸结合中药熏蒸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Fricton指数、大张口度、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