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辽宁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第2期文章
  • 二妙丸对痛风症大鼠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研究

    目的:在二妙丸降低血尿酸抗痛风的作用基础上,探讨二妙丸对痛风症大鼠血清中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胺丁醇和腺嘌呤造模法,开展二妙丸抗痛风的药理药效的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大鼠血清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二妙丸具有降低血尿酸抗痛风的药效,并初步探究二妙丸治疗痛风的作用与血清蛋白含量有关.结论:通过研究二妙丸对痛风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为二妙丸抗痛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兆姝;张卉卉;包永睿;孟宪生;王帅 刊期: 2016- 02

  • 五脏相关理论之肺脾相关理论的实验研究总结和探讨

    目的: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理论”,总结近几年作者进行的肺脾相关理论的实验研究,探究它们如何体现中医五脏系统整体和关联的特点,如何指导临床.方法:运用“培土生金法”为理论指导,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切入点,运用邓铁涛教授根据肺脾之间的母子相生关系拟定的强肌健力方为载体,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两虚型模型来探讨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性.结果:(1)成功建立肺脾两虚型慢阻肺大鼠动物模型.(2)根据肺脾......

    作者:董洪珍;张伟;郑洋 刊期: 2016- 02

  • 《千金要方》不孕症治法探析

    《千金要方》妇人方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且其先进思想仍贯穿于现代中医学中.不孕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作者综合分析了《千金要方》中有关不孕症的治疗理论、处方规律及方剂结构等内容,探析在《千金要方》中的不孕症治法.......

    作者:金珉串;李成卫;王庆国 刊期: 2016- 02

  • 血管性痴呆中医“五神”辨证新思路浅析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中医对其认识多局限于形体症状,并未深入挖掘疾病形成背后的精神心理根源.中医“五神”学说是中医认识整体生命以及心理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与形神合一的思想.因此,从中医“五神”辨析血管性痴呆,基于精神心理层面搭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五神”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明珠;滕晶 刊期: 2016- 02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病机辨证”源流考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

    作者:岳振松;姜战胜;欧阳华强;杨艳芳;李玲;潘战宇;谢广茹 刊期: 2016- 02

  • 从脾胃论治肌肉衰减综合征之机理探讨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1].其中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肌......

    作者:刘晓亭;于睿;张欢 刊期: 2016- 02

  • 古代文献肺胀病因病机研究

    肺胀之名首见于《内经》.历代诸家认识到肺气本虚或内有肺气郁结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感受风寒之邪、嗜食冷饮,或将养过温、饮食多辛,或情志受扰、过饱劳动都能成为发病的诱因,内外合邪,致使疾病发生.肺胀的病机是肺虚感寒,正邪相搏,气聚于肺,气逆上壅,肺胀叶举,而致肺胀发生.其间或有风遏水停、饮热互结、痰饮留滞、肾病水气上扰、风温郁热、痰瘀阻滞、肺风肾水相合、阳明胃气太过等病理过程出现.......

    作者:马丽佳;曲妮妮;赵克明;郑忻 刊期: 2016- 02

  • 基于“阴乘阳位”理论小议“痰浊血瘀,胸阳不振”与冠心病

    “阴阳”作为哲学概念早出自于《易经》,《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阴阳失衡则百病所生,冠心痛“阴乘阳位”理论早见于《类证治裁·胸痹论治》.同时,从近几十年的临床医生诊方用药的经验及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出“痰浊血瘀,胸阳不振”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阴乘阳位”理论对“痰浊血瘀,胸阳不振”与冠心病做一小议.......

    作者:张妮;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6- 02

  • 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探析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相互影响.胃气不降可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也可促使胃气上逆.经络循行方面:肺经起于“中焦”,又“还循胃口”,故与“胃”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必然互相影响.经脉主病方面:《脉书·十一脉......

    作者:范兴良;李殿滨;黄屏娟;祝峻峰 刊期: 2016- 02

  • 基于气化理论论治痰饮内生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情况下痰饮的化生.由此提出升降出入失调、聚合离散紊乱、开合枢无序是痰饮形成的主要机理,而调整人体气化结构以纠正人身之气的偏胜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状态是根本.......

    作者:邹金明;杜武勋;张少强;王智先;丛紫东;侯双双;阚振棣;靳冬慧;鞠静 刊期: 2016-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