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历代医家论淋证学术思想浅析
系统回顾了历代医家对淋证学术思想特点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在唐以前对淋证的病因病机与分类已有较为完整的认识.由宋元至明清,一方面突出了热邪、热毒、湿热在致病的重要作用,充实了淋证的病因病机理论;另一方面,在治疗上确立了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而对淋证形成了从病因到证治比较全面的认识.......
作者:杨宇峰;侯泽东;胡长军;石岩 刊期: 2015- 02
-
八脉交会穴后溪与申脉主治分析
后溪穴与申脉穴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腧穴,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通于督脉;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通于阳跷脉.两穴均为八脉交会穴,所属经脉又共同交会于目内眦,本文试围绕“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一句,对两穴各自主治病证及主治关系进行论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何二帆;汤继芹;张永臣 刊期: 2015- 02
-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策略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作者:仙晋;王玲;杨佃会 刊期: 2015- 02
-
《内经》消渴病症探微
消渴之名早载于《内经》,其《素问·奇病论》对消渴的认识较为全面,从消渴的症状、形成的病因、发病的机制、相应的治疗方法、饮食调护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指出消渴的症状以口甘为主,甚至见胸闷、烦躁等症;其病因为饮食失调,尤其强调多食肥美之品所致;其病机责之于脾失运化,津液停滞,泛溢于外,以佩兰等芳香化湿之品以祛除积滞之陈气;并对热中消渴之病提出了用药禁忌以及消渴的变证,如禁食膏粱厚味之品......
作者:文颖娟 刊期: 2015- 02
-
从脾虚湿滞论述黄疸病机
由于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很多中医医家认为黄疸的主要病机是湿热壅滞肝胆,阻遏气机,影响胆汁的正常输布,使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疸,治疗上则应疏肝利胆、清利湿热.而查阅大量资料可以发现,脾病湿滞更加符合传统医学对黄疸病机的认识.文章通过阐述黄疸的病位、病因、主要病理因素并重新解读治黄代表方剂——茵陈蒿汤和茵陈术附汤,来探讨黄疸的基本病机,提示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要重视中西医理论的差异,不能......
作者:陈英;刘春阳 刊期: 2015- 02
-
从中医“五脏”角度探讨月经过少与失眠的关系
当前随着女性工作与家庭压力的增大,患月经过少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很多月经过少的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的症状,从中医“五脏”角度来探讨一下月经过少与失眠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临床实践上能够更好的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海燕;吴效科 刊期: 2015- 02
-
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探讨
文章论述了肾虚与血瘀在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关键,探讨肾虚血瘀在血管性痴呆中的相互关系,认为肾虚和血瘀不是孤立存在的,肾虚必兼有血瘀,反之血瘀又构成新的致病因素,从多方面加重肾虚的程度,治疗中在肾虚血瘀理论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延缓疾病的过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师会;赵锐 刊期: 2015- 02
-
基于“气分为三”假说的肝阳虚证探讨
文章以“气分为三”假说为理论依据,对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胸胁、少腹、阴部、巅顶等处冷痛绵绵,得温则减;或兼见胁下肿块,或兼见时常太息,善恐易惊,情志抑郁;妇女可见乳房凉痛隐隐,月经不调,经期腹部冷痛绵绵;舌淡胖嫩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主张以桂枝加桂汤加续断、淫羊藿、巴戟天化裁治疗肝阳虚证.......
作者:张洁;张六通;张金玺 刊期: 2015- 02
-
从元气升降角度浅析六经病论治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中医学的传统中医理论思维.气化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元气升降为基本表现形式.赜探隐索,见微知著.《伤寒论》袭承其学术思想,运筹帷幄之中,言六经之气化亦不离其宗,阐述其运动在六经辨证的具体应用.后世奉之为指导临床的经典,不愧是其实说.......
作者:李吉武;彭万年;赵伟 刊期: 2015- 02
-
小儿脑瘫痉挛的传统康复治疗策略
基于小儿脑瘫痉挛产生的基本病理学机制,结合中医病机认识,依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将针灸、推拿与现代解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针灸、推拿治疗策略,提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传统功法治疗策略.......
作者:黄金容;张峰;陈福建;孙克兴 刊期: 2015- 02
动态资讯
- 1 褚玉霞辨治妊娠病学术思想探析
- 2 基于“五脏柔弱”探讨五味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研究
- 3 脉象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4 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 5 周福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介绍
- 6 火树华学术思想探微
- 7 葛根抗抑郁研究与应用
- 8 逍遥散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 9 益胃宁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 10 自拟清暑退热汤治疗病毒性高热
- 11 通腑宁颗粒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 12 手法加健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 13 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
-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 15 唐步祺医案(下)
- 16 香连丸对化疗相关性腹泻小鼠生存时间与回肠组织中促炎因子的影响
- 17 中西医结合角度谈地黄活性成分梓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治疗前景
- 18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水气上冲之胸痹心痛疗效观察
- 19 生化汤治疗药流术后蜕膜残留临床分析
- 20 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虚证等级的计量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