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辽宁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

    作者:陈少宗;郭珊珊 刊期: 2013- 03

  • 解析传统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

    传统灸法历史悠久,功效卓著,对灸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应熟知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选择施灸材料,明确灸治部位,掌握操作技巧,分辨刺激程度,注重灸后调理.如此掌握要点,知常达变,才能充分发挥灸法应有的治病效能,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朱现民;尹连海 刊期: 2013- 03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2Hz连续波,强度为1mA,通电20min,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作者:沈峰;杜艳军;王飞;孔立红;孙国杰 刊期: 2013- 03

  • 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36例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门诊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曲鬓、风池、合谷等穴位,配合头部推拿手法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金明 刊期: 2013- 03

  •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 03

  • 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变化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一周内白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实验组白介素-1(IL-1)表现为昼低夜高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IL-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小鼠体内IL-1的表达逐渐上升,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

    作者:吴萍;张发斌;李杰;张广梅;陆东明;王仁嫒;赵协慧;陈湘红;刘占厚 刊期: 2013- 03

  • 刘文峰治疗消渴病之学术思想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刘教授则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尽管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然而肝在此病全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脾不散精是津液代谢失常的首要因素,故肝郁、脾不散精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消渴病(糖尿病)的理论,其理论是对中医......

    作者:王德惠 刊期: 2013- 03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素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为485个,以热毒炽盛、脾肾阳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与经络、肺、肌肤、脑、胃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热、阴虚、肾虚、脾虚、毒、血瘀.证素组合形式有五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

    作者:朱震;张世勤;汪悦 刊期: 2013- 03

  • 试论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指导消渴病辨证施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代表了同一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主外,阴主内;驱除实邪为阳,固本扶元为阴.阴与阳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相互为用,始终维持某种动态平衡.以此理论为指导,探讨消渴病辨证论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本病本质、指导临床.......

    作者:李俊贤;谢春光 刊期: 2013- 03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经方“方证相应”研究——以桂枝汤为例

    以桂枝汤为例,遵循经方“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构建了桂枝汤方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汤方证网络具备网络复杂性,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症状(体征)的度数分布具有幂律特点,该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并对桂枝汤方证网络中症状(体征)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思路与方法对“方证相应”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有助于“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深入探讨.......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