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辽宁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第5期文章
  • 中西医结合并分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

    目的:观察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分成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分型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三型,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犯,分别给予生脉散加减、膈下逐瘀汤加减、真武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心悸、胸闷、气短、浮肿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出射血分数(......

    作者:刘冰 刊期: 2009- 05

  • 张发荣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

    温胆汤为治痰之要方.其病机用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发荣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善于运用古方验方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学习,临证常见张老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各种疾患,效果甚佳.现就老师临床应用该方的经验体会,结合自己的点滴心得,整理成文,供同道参考.......

    作者:吴露露;张青蓝;张发荣 刊期: 2009- 05

  • 补肾化痰活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CD+34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比较补肾化痰活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生长因子SCFmRNA、GM-CSFmRNA表达和骨髓CD+34的影响.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胃饲生理盐水、补肾化痰活血中药、康力龙和再障生血片,连续喂养14天后,采集骨髓进行单个核细胞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抗原水平;应用RT-PCR方法检测SCFmRNA、GM-CSF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组骨髓CD......

    作者:刘宝山;顾民华;范国平;张晶晶;郑丹;王虹;王少峡;戴锡孟 刊期: 2009- 05

  • 糖心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基因Igfbp-3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和中药复方糖心康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用Evegree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定量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1)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2)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结果:仅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谱中的Igfbp3mRNA进行报道.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组心肌组织基因Igfbp3mRNA表......

    作者:姜德友;刘春红;杨天悦;王兵;柳成刚;白玉宾;张琳;陈强;韩洁茹;R.Paul.Fetherston 刊期: 2009- 05

  • 从干支纪年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问题

    运气学说中的岁运、客运、客气都要借助于纪年干支来推算,为了探讨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首先从干支纪年的起源与演变探讨了干支纪年的天文依据问题,并在研究天文与气候变化关系基础上,指出干支纪年缺乏天文学的依据,天文活动只是气候系统的要素之一,依据纪年干支推论气候变化缺乏科学基础.......

    作者:邢玉瑞;乔文彪 刊期: 2009- 05

  •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学经验概要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集中医学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现代科技和当今临床实践于一体,代表着当代中医妇科学的高水平,集中体现了中医妇科学的特点与规律,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相比,具有更强的可视性、鲜活性.讨论当代八位中医妇科名家的治学经验,这对指导中医学者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刘淑君;张占波;韩延华 刊期: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