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肺癌转移的痰瘀病机探讨
痰瘀因素共同参与了肺癌的转移,这一命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实验基础.挖掘肺癌转移的痰瘀病机,有利于提高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伴有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勤;陈利国 刊期: 2006- 12
-
《伤寒杂病论》难治证死证探析
记载了许多难治证及死证,张仲景在条文中未列出治法方药,但其对症状的细微观察和描述对后人仍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于此类患者,须密切注意其神志、脉象及相关特征症候的观察,并提前预防.......
作者:周毅萍;何新慧 刊期: 2006- 12
-
中风病发病第7天和第14天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中风病发病第14天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通过与发病第7天证候要素比较,来分析证候要素的动态时空性.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发病第14天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发病第14天症状出现的频率,同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出发病第14天的证候要素.结果:中风病发病第14天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实证是以痰证、热证为主,虚证以阴虚、气虚为主.中风病急性......
作者:马斌;高颖 刊期: 2006- 12
-
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评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之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失眠、月经紊乱、生殖泌尿道萎缩及精神与心理状态的改变.......
作者:周华 刊期: 2006- 12
-
抗艾滋病毒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中药在抗艾滋病毒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姜海鸥;李亚兰;黄雪霜 刊期: 2006- 12
-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概况与展望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全面的综述.主要从传统中医分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标准及个人经验分型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现代检验手段、统计学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渗透分析,提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理论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军;王阶;李海霞 刊期: 2006- 12
-
中医论治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病因病机以虚、毒、痰、瘀来概括.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虚以正气虚为主,特别是以脾肾两脏的虚损为主要,补益重在脾肾,攻毒要适时,化痰要分清寒热;活血化瘀要防止肿瘤转移,扶阳治疗要掌握好症候.......
作者:杜德元 刊期: 2006- 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精液异常98例
自2002年1月-2004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精液异常不育症患者9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弋;邵继红;何宝孝 刊期: 2006- 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0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范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严重影响视功能.本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邸进;陈丽雅;潘玲彩 刊期: 2006- 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应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边天羽研制的中成药疏肝活血颗粒、消炎二方颗粒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湿热蕴毒结瘀证型痤疮进行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0.72,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9.11,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中药疏肝活血颗粒、消炎二方颗粒是治疗湿热蕴毒结瘀证型痤疮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杨洪浦;原晓峰;齐云;丁素先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调护
- 2 中药辨证施治对胃癌前病变患者Bcl-2、Ki-67和APC蛋白的影响
- 3 探讨中药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 4 牵引夹板固定加服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94例
- 5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实验研究进展
- 6 五输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
- 7 颗粒剂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 8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45例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 9 自制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 10 消鳞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11 化瘀解毒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12 探讨正念减压康复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 13 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
- 14 茵陈蒿汤用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 15 汪朋梅对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临证治验拾遗
- 16 楼丽华治疗炎性乳房病经验
- 17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 18 焦虑性心身疾病中医治疗举隅
- 19 补阳还五汤简化方对血管微循环影响研究
- 20 化癥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