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辽宁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第10期文章
  • 益气养阴法辨治病毒性心肌炎97例

    病毒性心肌炎,指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急、慢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其中婴儿的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死率高达50%以上,成年人预后较好,可完全治愈或形成慢性病程,中医属于心悸,胸痹心痛范畴.笔者以益气养阴辨治气阴两虚型心肌炎97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伟 刊期: 2003- 10

  • 桂芪葶百汤配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芪葶百汤配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水肺气虚和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癌胸水肺气虚和气阴两虚证住院患者50例,分层后随机分为桂芪葶百汤配合胸腔灌注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各25例,从胸水缓解、原发灶变化、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对肺气虚和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原发灶的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作者:王云启 刊期: 2003- 10

  • 心脑宁诱导增生VSMC凋亡及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血清体外诱导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电泳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应用Northen印迹检测bcl-2、c-myc基因表达活性.结果:经中药血清处理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clecell,VSMC),可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DNA电泳呈梯状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阻滞现象,亚二倍体凋亡细胞增多,......

    作者:孔祥明;梁炜 刊期: 2003- 10

  • 徐蓉娟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

    徐蓉娟擅长治疗甲状腺疾病.她认为,甲状腺疾病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其病机常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而致痰气郁结,痰凝血瘀,迁延日久,耗伤正气.故气虚、阴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治宜标本兼治,除理气祛瘀、化痰散结外,尚应益气养阴,顾护根本.......

    作者:胡齐鸣;徐蓉娟 刊期: 2003- 10

  • 七味内消散敷药特色

    七味内消散[1],是我院徐学春主任医师外用良方,由肉桂、丁香、樟脑、山奈、牙皂、生南星、白胡椒用蜂蜜调配而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化痰的功效.30多年来,我院运用该方治疗数以万计的淋巴结、乳腺等疾患,收效显著.但疗效的发挥与敷药的方法密切相关,现简述如下.......

    作者:李晓青;徐大成 刊期: 2003- 10

  • 胥受天辨治输卵管炎症经验

    在不孕症患者中,由于输卵管因素所造成的,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其中又以输卵管炎症为多.江苏省名老中医胥受天主任医师,从事妇科疾病临床研究50余年,对不孕症的诊治有很高的造诣.他对输卵管炎症进行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笔者侍诊多年,兹简述于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3- 10

  •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株,又名黄藤、黄藤木、断肠草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苦,寒,有大毒,归心、肝经.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瘀,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其药用早收载于,已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70余种,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以二萜内脂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根据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医药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作者:苏维广;孟江 刊期: 2003- 10

  • 阴黄研究近况

    阴黄,作为黄疸的一个证型,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均较复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现分述如下.......

    作者:吴谙诏;施雷;曲长江 刊期: 2003- 10

  • 中西医药治疗乳痈疗效分析

    1临床资料本资料根据江苏靖江市中医院濮玉龙报道[1],将乳痈(初期220例,中期200例)42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中西医药治疗对照.初期乳痈中医药治疗120例,西医药治疗100例;中期乳痈中医药治疗100例,西医药治疗100例.......

    作者:张坤;张晓玲 刊期: 2003- 10

  •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硬变腹水,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秀芳 刊期: 200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