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月刊, 1958年创刊。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中医药大学主办。深受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等殊荣。本刊编排规范,内容充实,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7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128/R
邮发代号: 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调护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下称“慢肾衰”)是由各种慢性疾病导致的肾单位的严重损伤,引起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水与电解质等紊乱的综合征候群,该病病机复杂,一方一药治疗很难奏效,现代医学用血液透析疗法或肾脏移植手术,虽有一定效果,但花费巨大,无论何种疗法治疗,对病人的调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作者:梁荣先;郭慧敏;白翠霞 刊期: 2001- 06
-
叶任高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集要
探讨叶任高教授治疗“慢肾衰”的经验,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运用中药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远方;叶任高 刊期: 2001- 06
-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各中医证型的旋切治疗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中医分型,再行CT扫描,将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程度进行分级量化观察.结果:旋切治疗有效率血瘀证95.5%,寒湿证96.5%,湿热证95.4%,肝肾亏虚证89.6%,总有效率94.7%.结论:腰椎间盘旋切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种无创伤的新治疗法,其疗效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作者:蔡成君;李亚平;颜文才;丁沧清 刊期: 2001- 06
-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李德新教授学术经验之二谨守病机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心律失常
李德新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是以虚实为纲,病机谨守虚、火、痰、瘀.辨证时善抓主症,四诊合参,施治用药灵活.始终以调节心之气血阴阳,使之归于平衡为首务,并强调用药应遵守“以平为期,而不可过”的原则.......
作者:夏永良;姜哲浩;金红姝 刊期: 2001- 06
-
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6)
2.6.9水轮阴亏证阴液亏损,不能上荣水轮,以两目干涩昏花,视力下降,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肝肾阴虚证.证候:两目干涩昏花,视物昏暗,检查可见晶珠混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证的鉴别:本证虽可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等肝肾阴虚的一般证候,但以两目干涩昏花,视力下降,晶珠混浊等为突出表现,故病位主要在水轮,而不宜统称为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
作者:彭清华;朱文锋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王成荣诊治妇科腹痛经验总结
- 2 丹七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 3 针灸治疗痴呆临床研究思考
- 4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临床观察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型功血35例疗效观察
- 6 足三里穴fMRI研究概况与分析
- 7 颅脑术后发热中湿热的成因特点及治疗
- 8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 9 补中益气汤在男科应用管窥——王久源经验传薪集
- 10 从肝论治甲亢体会
- 11 186例慢性心衰的中医四诊信息与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2 不同时间内家兔尿液中乌头碱代谢产物的研究
- 13 周仲瑛运用温阳法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
- 14 生化汤加味促进产后子宫缩复465例--附益母草颗粒对照组466例
- 15 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16 行中医手法复位术肩关节脱位患者选择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的优劣势分析
-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
- 18 滋阴通淋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方治疗尿道综合征临床观察
- 19 构建新形势下中医护理与“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 20 耳穴压籽法联合局部穴位按摩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屈光不正的疗效分析